简体 | English
病例分析
病例分析
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观察
作者:    人气:6014    时间:2010-2-20 8:53:43
  【关键词】  屈光不正性弱视,少儿;疗效
  儿童在视觉发育期屈光不正得不到有效的矫正,视网膜上的物象模糊,大脑视觉皮层中枢的电反应降低,从而引起视觉发育障碍,最终导致弱视。为了解各类屈光不正及其所引起的弱视的治疗效果,现将我院眼科门诊近几年来收治的105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。
  1  对象与方法
  1.1  对象  排除器质性眼病和病理性斜视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少儿105例(145眼),年龄4~13岁,其中4~6岁(42例),7~9岁(35例),10~13岁(28例)。根据屈光不正类型将单纯性远视、远视散光、复性远视散光引起的弱视归结为远视性弱视组,共95眼;将单纯性近视、近视散光、复性近视散光引起的弱视归结为近视弱视组,共41眼;混合性散光引起的弱视,归结为散光性弱视组,共9眼。按弱视程度分为:轻度74眼,中度68眼,重度3眼。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42例,按年龄分3组:4~6岁(62眼),7~9岁(51眼),10~13岁(32眼)。
  1.2  方法  4~10岁患儿每日涂1%阿托品眼膏2次,连续3~5天散瞳,睫状肌完全麻痹后检影验光,远视球镜度数适当减去1/4~1/3,即时给镜,散光度数适当减低,争取全矫配镜,近视眼验光试镜15天后复查配镜,11岁以上患儿用0.5%托比卡胺眼药水散瞳,40 min后验光试镜,第二天复查配镜,戴镜治疗时间1~5年,戴镜治疗的同时根据弱视的性质和程度来确定是否遮盖及遮盖比例,即遮盖优势眼或健眼,4岁者5∶1、5岁者6∶1,6岁以上全遮;红光闪烁8 min,每日2次;精细目力训练每天每只眼30 min。初次戴镜者每3个月复查1次,以后每6个月复查1次;同时根据视力提高情况调整戴镜度数和遮盖比例,双眼弱视患儿,当两眼视力相同后去遮盖,再进行双眼训练。
  1.3  疗效评价标准  按照1996年4月全国儿童弱视、斜视防治学组制订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:无效:视力减退,不变或仅提高1行。进步:视力增加2行或2行以上。基本痊愈:视力恢复到≥0.9者。痊愈:视力恢复到≥0.9。随诊3年,视力仍保持正常。
  2  结果
  本组治疗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,其中4~6岁96.77%(60/62),7~9岁72.54%(37/51),10~13岁46.87%(15/32);轻度弱视疗效最好,治愈率93.24%(69/74),各组无明显差异;中度弱视的疗效次之,治愈率63.23%(43/68),其中远视性弱视75%(27/36)、散光性弱视66.66%(6/9)、近视性弱视43.47%(10/23),各组有显著差异;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最差,治愈率26.19%(11/42),重度性弱视3眼,无治愈。
  3  讨论
  本组屈光不正性弱视采用综合疗法,疗效较好,总治愈率77.24%,其治疗效果与弱视的性质、程度和年龄有关。
  屈光不正性弱视[1]多发于远视≥3.0 D,近视≥6.0 D,散光≥2.0 D,从本组资料看,远视性弱视最多占56.55%(82/145),近视性弱视占26.89%(39/145),散光性弱视占16.55%(24/145),说明屈光不正性弱视以远视为主,但近视也不容忽视,其发病率虽不及远视性弱视多见,但疗效却远不如远视性弱视和散光性弱视,重度性弱视均为高度远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,疗效最差,因近视患儿看近时相对清晰,促进了视功能的发育,所以无重度弱视;而散光患儿视远可以通过眯眼来代偿一部分散光,视近由于调节力强,可以使视网膜上物象相对清晰,促进了眼底视功能的发育[2],这样就较难形成重度弱视,疗效较好;远视性弱视随年龄的增加,其度数逐年降低,综合治疗使视功能逐渐发育起来,疗效较好,近视性弱视虽然发病率不高,也难引起重度弱视,但由于近视度数的逐年加深,高度近视眼的眼底发生了变化[3],从而使近视性弱视的治疗更加困难;屈光参差包括在屈光不正之中,若从形成弱视的机制来讲,都是由于成像不清或两眼像差导致了视觉剥夺所形成的[1],本组有42例屈光参差,多数屈光度相差2.0~3.0 D以上,且多数是高度近视,治愈率很低,可能与所选病例有关,这说明屈光参差的程度越大,发生弱视的可能性越大,弱视的程度越深,年龄越大,治愈越困难,且近视性屈光参差治疗也更困难,因此一定要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  【参考文献】
  1 徐广第.眼屈光学.北京: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,1995,55,87.
  2 李凤云.儿童近视性弱视的远期疗效分析.医学临床研究,2005,1(22):57.
  3 李风云.儿童少年近视眼的屈光演变.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,2002,3(10):130.
千亿体育版权所有
Copyright @2015 www.influensa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2003169号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630号